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首頁>儒學思想>認識儒學>儒家的政治思想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前言

儒家思想可以概括為內聖與外王之學。內聖學分為心性論與工夫論。前者主要是談人之所以為人之根源、意義與價值所在。孟子的性善說、人禽之辨、義利之辨,便是在討論這個問題。後者主要是談人如何不受外欲的誘惑,求其放心,時時能夠存心養性,使善性本心能夠顯發出來,這就是修養工夫。

簡言之,內聖學是在告訴我們能夠成聖成賢的根據何在,同時也告訴我們如何達到這個目標。以大學八條目,分解的來說,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,可以說是屬於內聖學的範圍。儒家不主張獨善其身,故修身後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這個部分可歸為外王學,亦可說是儒家的政治文化論。要之,外王的理想可以說是儒家的終極關懷。

基本上,儒家的外王聖業是奠基在內聖學的基礎上。故外王聖業的開展,是根源於「義利之辨」(為義或為利)的價值論,表現在「王霸之別」(王道與霸道)的政治文化論。故儒家的政治思想,必然是不離開道德而單獨言之。基本上主張「王道」、「民本」思想。孔子、孟子周遊列國,基本上來說,可以說是在推銷其王道思想,此意尤顯發於孟子。孟子當時以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、武、周公之仁政王道勸導、告誡梁惠王、齊宣王,以求一統天下,結束亂局,並讓孔子之道大行於世。以下簡述儒家的王道與民本思想。

撰稿人:謝居憲,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
    網站滿意度調整